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56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大学校园十四五基建规划「太原理工大学」

[复制链接]

60

主题

76

帖子

370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370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4-23 14:31:59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" style="visibility: hidden;">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点击蓝字关注,订阅更多建筑设计干货


太原理工大学明嚮校区全景

一、前言
在此前发布的《大学校园十四五基建规划专栏「上海政法大学」》一文中,我们描述了常规的“十四五规划”三步走。其中,最关键是第二步,即“十四五指标”如何确定、如何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。 建设指标的确定,本公众号之前的《校园指标漫谈》中,已详细介绍。在中国计划体制下,校园建筑规模制定逻辑,都是从学生人数规模出发。学校未来事业规划,决定招生计划,从招生计划推断缺额面积,从而得出需要建设的建筑量。 但是,这只是基础版,反映了教学面积刚性需求。对于国内“双一流”、985211等重点大学来说,支撑软实力的基础建设,才是关键点。 在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中,国家提出: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学校,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、特色发展;探索构建产、学、研、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、网络化、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;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;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,实施留学中国计划等——以上说明,十四五期间,大学发展将从以补缺式建设为主,转为以内涵建设为主,而校园基建规划也必须转换思路,跟上变化。
太原理工大学明嚮校区图文信息中心
太原理工大学明嚮校区艺术学院
二、太原理工大学:从补缺建设到内涵建设的思路转变    
我们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,讲述这种思路的转变。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、底蕴深厚、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,其前身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。学校以工为主、理工结合、多学科协调发展,设有24个专业学院、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,科研实力雄厚,成就卓著,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,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项目,累计承担“863”计划、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”等国家级各类项目1338项;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2项。
“十四五”之前,太原理工大学“十二五”、“十三五”的主要任务,就是满足教学刚需的发展。作为山西省首屈一指的高等院校,却一直因为校园用地狭小、校舍拥挤,被桎梏于山西首府太原市的老校区之中,三个临近的校区占地约1100亩,但周边已无发展用地,且校内教学建筑与家属居民楼犬牙交错,用于教学的建筑面积仅58.6万平方米,与现在近4万人的大学体量完全不匹配。
2012年“十二五”开始,太原理工大学对太原晋中的明嚮校区做了总体规划,此后的基本建设,主要围绕该校区进行。 明嚮校区占地1518695平方米,规划建筑82万平方米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完成的校舍总面积,达667912平方米(地上629855平方米、地下38056平方米),在建总建筑面积136895平方米(地上123512平方米、地下13383平方米)。截止2020年末,已完成大部分校舍场馆建设,16个学院整体入驻,学生达2.1万人。2020年5月,学校行政办公主体也搬迁至此,明嚮校区已成为太原理工大学的实质性主体校区。

至此,太原理工大学形成了3201亩土地、131万平方米校舍、四个校区(明嚮校区、迎西校区、新矿院、旧矿院)、“一校两地”(太原市和晋中市)的办学格局。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0049名、国际学生522名、教职工3881名,根据《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》(建标191-2018)办学规模指标测算,四个校区的总体校舍建筑面积,除体育馆、会堂和宿舍缺口较大外,总量基本达到4万在校生的基本教学要求。
而按照传统逻辑,除非太原理工大学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大规模扩招,否则接下来基本无较大规模建设。但是,在表面满足需求之下,实际使用下来,依然存在很大面积缺口,其中根本原因,需要在“十四五规划”中深入思考:
1、仅满足最低教学刚需,忽视学校软实力基础建设 “十三五”规划,是首先解决学校急缺的教学缺口面积,是按照《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》(建标191-2018)办学规模十二项指标,而制定的规划任务书,但在这个指标以外,“根据学校需要配置的”校舍项目,均未来得及提上议事日程,其中包括:专职科研机构用房、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、产学研及创业用房、学术交流中心用房等。而正因为这些选配项目的缺失,使得刚刚大规模建设后,貌似应该面积充裕的太原理工大学,在用房上还是捉襟见肘。
科研用房,往往存在以下问题:

第一,重申报、轻建设。可以说,每个高校的每一个重点实验室、研究机构在申报时,对学科建设、领军人物、场所支持、设备支持等均做出了相当的保证才得以批复,甚至在现场考察时,屡屡出现过“挂牌面积贷款充当实际面积以求过审”的操作,但在申报后,它们的建设往往未还清贷款。 第二,同科系间混淆科研用房与教学用房,争夺管理权使用权、矛盾突出。当我们前去太原理工大学调研时,就遇到过基建后勤人员的委屈,明明院系楼已盖好,面积也够,条件比原来好得多。但是,某某教授、某某团队一进驻,就占用了好几间房成为专属小天地,导致教学面积又开始紧张。其实,这就是科研用房与教学用房混淆的真实写照,科研没去处时,自然会挤占教学刚需空间。 第三,不同科系间条块分割,缺乏多学科沟通平台。以上混淆的情况得以发生,也正反映了另一个事实,就是太原理工大学的重点实验室、研究机构,没有做到独立于院系而存在,这是不利于多学科之间的交流的。从科研发展逻辑上看并不科学,现代的科研实体更希望实行人、财、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,和“开放、流动、联合、竞争”运行机制。
太原理工大学明嚮校区艺术学院
创新实践用房,往往存在以下问题:
首先,产学研一体化缺乏系统性规划与建设。高校除了经常混淆科研用房与教学用房,其实还经常会混淆科研用房与产学研用房。从目的来说,产学研主要针对的是成果转化,要面向社会、面向企业,但是市时常沦为科研机构的附庸,并没有实际运作。 其次,企业进驻、校办企业缺乏规划与预留。这其实就是已孵化成熟的产学研机构,其产业属性、社会属性所导致的地理位置需求,远大于科研用房。毕竟,如果交通不便,再好的企业也运转不起来。 最后,教师创新、学生创新没有空间。要存在孵化成熟的产学研机构,首先要有师生通用的孵化基地、创新创业基地。
太原理工大学明嚮校区里的明嚮门楼(因规划而被保护的历史建筑)
学术交流用房,则存在以下问题:
太原理工大学无论新老校区,都缺乏学术交流场所,依赖于校外设施。这对于学校国际化视野的开拓、各层次人才的交流合作,产生了不小阻力。 经统计,学校目前有40多个挂牌的国家级、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、技术研究中心、国际合作研发基地,4个挂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,加上急需的创新创业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等,这些都是学校软实力建设的顶梁柱,初步预估30万左右的建筑面积缺口,均需在学校的“十四五”规划中体现。

2、校区定位缺乏前瞻性 目前学校在“一校两地”的校区功能定位中,尚无清晰思路,依然沿用以人数和学院分割各校区职能的格局,在规划之初,制定了全日制在校学生42160名的规划思路,其中迎西校区12600人、虎峪校区7560人、明嚮校区21000人,这造成太原市区老校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无法发挥。如何激活老校区,这在“十四五规划”甚至“远期规划”中,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目标。
太原理工大学明嚮校区工科建筑组团

总体而言,创新实践的产学研功能,对市区的地理位置需求更为强烈。教学和科研功能则对此不甚在意,甚至一些理工科院系,位置越偏、条件反而更好,因为有场所、能清净。但是一些学校的老牌院系、科研院所、重点实验室,均盘踞于市区多年,搬迁不易,高端人才、资深教授与院士们又因为家庭因素,不愿意搬到更远的明嚮校区,导致某些院系还滞留在太原市区,成为发展的桎梏。 利用好老校区,完全可以借鉴其他一流大学设立科技园区的顶层设计,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汇老校区、华东理工大学的金山校区,都是独立运作的大学科技园区,并不占用学校规划的土地与建筑面积额度。 可以试想:除柏林校区继续保持为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园区外,十四五期间,先将虎峪校区的14.8万平方米教学建筑、远期再将迎西校区的40万平方米教学建筑,通通逐步改造为大学科技园区,以产学研为主,利用好原有的老实验室基础条件,利用好科研高端人才便利的住家条件,利用好市区与省内外、国内外沟通便捷的优越性,就能将老校区树立成为学校和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要完成以上目标,明嚮校区今后作为学校的主教学区和主科研区,则首先要将滞留在老校区的部分院系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搬迁至明嚮校区及其未来扩展用地上,为激活老校区留出空间。
三、太原理工大学的十四五规划
在这种思路下,我们的“十四五规划”将如此进行:
1、完善明嚮校区剩余建设 目前明嚮校区还有部分存量土地可供建设使用,未来计划将首先满足体育用房、学生宿舍、院系、后勤用房、学术交流中心等必要缺口面积,并完成一些必要的配套,如教师周转公寓等。明向校区规划批复可建设82000平方米,但是按照计划这块土地上将建设1002242平方米,将突破现有规划容积率上限,因此首先必须做好规划扩容工作,拿到新的修规批复。
2、扩展明嚮新校区 明嚮校区现有空间已无法承载学校其他学术、科研机构的入驻,晋中市已同意划拨给学校1350亩土地,用于明嚮校区扩建,极大拓展了办学空间,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机遇。该意向地块与太原理工大学明嚮校区毗邻,南与明嚮校区北边界衔接,北至鸣谦大街,西至魏榆路,东至定阳路。计划入驻智慧矿山学院、航空航天学院、大数据学院、人工智能学院、求实学院和医学院等6大学院及其学生宿舍生活区,“十四五”至远期,规划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。
3、调整盘活迎西校区、虎峪校区 按照学校整体发展的规划,明嚮校区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场所,迎西、虎峪校区现有土地建设规划基本成型,不宜进行较大规模建设。但未来,学校将积极进行置换、改造、城市化更新与提升,目前的计划有——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大厦、高端装备研发中心、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,做好校内公共化、产业化与学科共享化。
在这种思路下,原迎西、虎峪校区的建筑面积,都将被剥离出来,除学生宿舍之类的用房性质不好变化,保留成为研究生、留学生、继续教育学生宿舍以外,其他均将进行功能改造与置换,不再占用教学科研用房面积。 最后,太原理工大学“十四五”乃至远期拟建项目建设计划,如下表所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规划建设55.8万平方米建筑总量(其中地上47.8万平方米、地下8万平方米),投资16.5亿。

作者:任憑 / 张约翰编辑:小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